突破!中国首个,就在佛山!
一起认识“桑园围”
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图片由李均良摄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的区域性水利工程,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清代《桑园围总志》桑园围基图。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供图
围堤全长64.84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桑园围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基围农耕开发的历史,发挥了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为区域灌溉农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支撑。桑园围历经900余年的发展,围内古水利工程体系格局仍保存完好,工程遗产体系主要包括灌排工程体系和相关文化遗产两部分。
图片由李均良摄
其中,灌排工程体系由围堤、古河涌水系、古窦闸控制工程等组成;非工程遗产包括与桑园围相关的碑刻、文献、水利管理与水神崇拜建筑设施,以及见证桑园围历史与文化的古桥、古树、古井等相关水利遗产,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历史水利工程遗存最多的项目。
包括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和九江镇大部分,以及顺德区龙江镇的全部、勒流镇勒北村的一部分。
南顺桑园围全图。资料图片
宋元之前,珠三角地区多水,水每岁为患,此地居民只能“依高阜而居”,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保护农业生产,人们开始大规模修建堤围。
桑园围自宋代开始修筑,合围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清光绪年间,桑园围堤工程总长约39km。围内筑有窦闸51处,其中以九江堡的闸窦最多,有29处。围内田地约15万亩,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900多年前,南海人就开始用区域“大包围”式的防洪理念,与暴戾水患斗争。到了17 世纪,桑园围已经形成围堤、河涌水系、窦闸工程体系完备,防洪、挡潮、灌溉排水、水运等功能齐全的基围灌排工程体系。
西樵人梁成坡喜欢研究桑园围历史文化,他表示,窦闸多是政府补贴一些资金,主要由乡亲共筹共建共护。如被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吉水窦,就是由近代民族工业创始人陈启沅捐助重建的。
至清末,桑园围成为古代最大基围水利工程之一。“清代将桑园围称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近省第一沃壤’,可见其重要性和突出价值。”中国水科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介绍。
樵桑联围
从桑基鱼塘到近代工业的摇篮
宋代
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文献始见修建东西围、吉赞横基的记载。
元代
元代,对东西围加高培厚,高约 3~4 米。
明代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六月吉赞横基决。二十九年(1396),陈博民率民众堵塞倒流港水口,桑园围完成合围。
明崇祯 15 年(1642),崇祯《南海县志》中首次出现了“桑园围”名称。
明末,桑园围形成了沿江有堤、河涌有围、围内有排灌沟渠的独具特色的基围灌排工程体系。
清代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成立桑园围总局,负责通修工程的实施,并编修《桑园围志》,这标志着桑园围开始作为整体性的区域水利工程开始进行管理。桑园围的概念、范围及其工程体系、管理体系,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下来。
清同治九年(1870),南海人卢维球总辑集刻成《桑园围总志》。同年,在南海河神庙内立《桑园围全图碑》,所绘制桑园围图系采用西方绘图技术绘制的第一幅水利专题图。
清光绪十五年(1889),由南海镇涌堡举人何如铨负责编纂的《重辑桑园围志》刊刻。
民国
民国十三年十四年(1925~1926),先后修成了狮颔口、龙江和歌滘水闸,这三座水闸采用采用新型的钢及混凝土材料,桑园围至此成为一条闭合的、人工控制的堤围。
民国二十一年(1932),何炳堃任总纂刊印《续桑园围志》。
1949年以来
20 世纪 50 年代,官山水闸修建后,桑园围与樵北大围联成一体,至 1985年合称为樵桑联围,进行统一的防洪规划与设计。
1991年12月4日至 6 日,在广东省南海县联合召开“纪念桑园围建围 880 周年暨珠江三角洲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并出版论文集。
2019 年,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0 年1月,佛山西樵基塘农业系统入选第五批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什么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14年开始设立的世界遗产项目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灌溉排水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其成员覆盖全球95%以上的灌溉地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设立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23项,是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这次入选的还有福建福清天宝陂、陕西渭南龙首渠和浙江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等3个项目。
新闻链接
佛山桑园围申遗成功之前我国世界遗产共有55处居世界第一!
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杭州西湖等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都名列其中
其中广东省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开平碉楼与村落中国丹霞(韶关丹霞山)
开平碉楼与村落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中国丹霞中国丹霞是中国境内由陆相红色砂砾岩在内生力量(包括隆起)和外来力量(包括风化和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这一遗产包括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的6处遗址。其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也属于6出遗址之一。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这么大
世界遗产这么多,你打卡过几处?
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二维码
快来比一比吧!
↓↓↓
广州日报社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整理出品
往期精彩回顾